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门文章 > 正文

1.8M超轻量目标检测模型NanoDet,比YOLO跑得快

bigegpt 2024-08-07 17:37 9 浏览

机器之心报道

项目作者:RangiLyu

如何把 anchor-free 模型移植到移动端或嵌入式设备?这个项目对单阶段检测模型三大模块(Head、Neck、Backbone)进行轻量化,得到模型大小仅 1.8m、速度超快的轻量级模型 NanoDet-m。

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难题,其目标是找出图像中的所有感兴趣区域,并确定这些区域的位置和类别。目标检测中的深度学习方法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并出现了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目前,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两阶段式和单阶段式目标检测算法。两阶段式目标检测框架首先生成候选区域,然后将其分类成不同的目标类别,代表模型有 R-CNN、Fast R-CNN 等;单阶段式目标检测框架将目标检测任务视为一个统一的端到端回归问题,代表模型有 MultiBox、YOLO、SSD 等。这类框架通常结构更简单,检测速度也更快。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方法还可划分为 Anchor-base 和 Anchor-free 两大类,今年又出现了将Transformer 用于目标检测的尝试,各种方法百花齐放。但是,在移动端目标检测算法上,YOLO 系列和 SSD 等 Anchor-base 的模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近日,GitHub 上出现了一个项目 nanodet,它开源了一个移动端实时的 Anchor-free 检测模型,希望能够提供不亚于 YOLO 系列的性能,而且同样方便训练和移植。该项目上线仅两天,Star 量已经超过 200。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RangiLyu/nanodet

NanoDet 模型介绍

NanoDet 是一个速度超快和轻量级的移动端 Anchor-free 目标检测模型。该模型具备以下优势:

超轻量级:模型文件大小仅 1.8m;

速度超快:在移动 ARM CPU 上的速度达到 97fps(10.23ms);

训练友好:GPU 内存成本比其他模型低得多。GTX1060 6G 上的 Batch-size 为 80 即可运行;

方便部署:提供了基于 ncnn 推理框架的 C++ 实现和 Android demo。

模型性能

目前开源的 NanoDet-m 模型在 320x320 输入分辨率的情况下,整个模型的 Flops 只有 0.72B,而 yolov4-tiny 则有 6.96B,小了将近十倍。模型的参数量也只有 0.95M,权重文件在使用 ncnn optimize 进行 16 位存储之后,只有 1.8mb。

尽管模型非常的轻量,但是它的性能不容小觑。在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时,项目作者选择使用 COCO mAP (0.5:0.95) 作为评估指标,兼顾检测和定位的精度,在 COCO val 5000 张图片上测试,并且没有使用 Testing-Time-Augmentation。在这种设置下,320 分辨率输入能够达到 20.6 的 mAP,比 tiny-yolov3 高 4 分,只比 yolov4-tiny 低 1 个百分点。在将输入分辨率与 YOLO 保持一致,都使用 416 输入的情况下,NanoDet 与 yolov4-tiny 得分持平。具体结果如下表所示:

以上性能基于 ncnn 和麒麟 980 (4xA76+4xA55) ARM CPU 获得。

此外,项目作者将 ncnn 部署到手机(基于 ARM 架构的 CPU 麒麟 980,4 个 A76 核心和 4 个 A55 核心)上之后跑了一下 benchmark,模型前向计算时间只要 10 毫秒左右,而 yolov3 和 v4 tiny 均在 30 毫秒的量级。在安卓摄像头 demo app 上,算上图片预处理、检测框后处理以及绘制检测框的时间,NanoDet 也能轻松跑到 40+FPS。

NanoDet 和 yolov4-tiny 的性能对比。

最后,该项目提供了 Android demo、C++ demo 和 Python demo。NanoDet 在安卓端的目标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NanoDet 方法

NanoDet 是一种 FCOS 式的单阶段 anchor-free 目标检测模型,它使用 ATSS 进行目标采样,使用 Generalized Focal Loss 损失函数执行分类和边框回归(box regression)。

据项目作者介绍,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开源一个移动端实时的 Anchor-free 检测模型,能够提供不亚于 YOLO 系列的性能,并且方便训练和移植。为此,他参考了以下研究:

最终得到的 NanoDet 模型架构如下:

损失函数

项目作者想要实现一个 FCOS 式的 anchor-free 目标检测模型,但将 FCOS 轻量化处理时,由于 FCOS 的 centerness 分支在轻量级的模型上很难收敛,模型效果不如预期。

最终,NanoDet 使用了李翔等人提出的 Generalized Focal Loss 损失函数。该函数能够去掉 FCOS 的 Centerness 分支,省去这一分支上的大量卷积,从而减少检测头的计算开销,非常适合移动端的轻量化部署。

图源:https://arxiv.org/pdf/2006.04388.pdf

检测头轻量化

找到合适的损失函数后,如何使其在轻量级模型上发挥作用呢?

首先需要优化的是检测头。

FCOS 系列使用了共享权重的检测头,即对 FPN 出来的多尺度 Feature Map 使用同一组卷积预测检测框,然后每一层使用一个可学习的 Scale 值作为系数,对预测出来的框进行缩放。

图源: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ontent_ICCV_2019/papers/Tian_FCOS_Fully_Convolutional_One-Stage_Object_Detection_ICCV_2019_paper.pdf

这么做的好处是能够将检测头的参数量降低为不共享权重状态下的 1/5。这对于光是检测头就拥有数百通道卷积的大模型来说非常有用,但是对于轻量化模型来说,共享权重检测头并没有很大的意义。由于移动端模型推理由 CPU 执行计算,共享权重并不会带来推理过程的加速,而且在检测头非常轻量的情况下,共享权重使其检测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项目作者认为选择对每一层特征使用一组卷积比较合适

同时,FCOS 系列在检测头上使用了 Group Normalization(GN)作为归一化方式,GN 对比 BN(Batch Normalization)有很多好处,但是却有一个缺点:BN 在推理时能够将其归一化的参数直接融合进卷积中,可以省去这一步计算,而 GN 则不行。为了能够节省归一化操作的时间,项目作者选择将 GN 替换为 BN

FCOS 的检测头使用了 4 个 256 通道的卷积作为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在边框回归和分类两个分支上一共有 8 个 c=256 的卷积,计算量非常大。为了将其轻量化,项目作者首先选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普通卷积,并且将卷积堆叠的数量从 4 个减少为 2 组。在通道数上,将 256 维压缩至 96 维,之所以选择 96,是因为需要将通道数保持为 8 或 16 的倍数,能够享受到大部分推理框架的并行加速。

最后,项目作者借鉴了 YOLO 系列的做法,将边框回归和分类使用同一组卷积进行计算,然后 split 成两份。最终得到的轻量化检测头如下图所示:

FPN 层改进

目前针对 FPN 的改进有许多,如 EfficientDet 使用了 BiFPN,YOLO v4 和 v5 使用了 PAN,除此之外还有 BalancedFPN 等等。BiFPN 虽然性能强大,但是堆叠的特征融合操作会导致运行速度降低,而 PAN 只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通路,非常简洁,是轻量级模型特征融合的好选择。

原版的 PAN 和 YOLO 系列中的 PAN 都使用了 stride=2 的卷积进行大尺度 Feature Map 到小尺度的缩放。而该项目出于轻量化的考虑,选择完全去掉 PAN 中的所有卷积,只保留从骨干网络特征提取后的 1x1 卷积来进行特征通道维度的对齐,上采样和下采样均使用插值来完成。与 YOLO 使用的 concatenate 操作不同,项目作者选择将多尺度的 Feature Map 直接相加,使整个特征融合模块的计算量变得非常小。

最终得到的极小版 PAN 结构非常简单:

NanoDet 使用的超轻量 PAN(图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530300)

骨干网络

项目作者选择使用 ShuffleNetV2 1.0x 作为骨干网络,他去掉了该网络的最后一层卷积,并且抽取 8、16、32 倍下采样的特征输入到 PAN 中做多尺度的特征融合。整个骨干模型使用了 Torchvision 提供的代码,能够直接加载 Torchvision 上提供的 imagenet 预训练权重,对加快模型收敛起到很大帮助。

目前,项目作者已将 Pytorch 训练代码、基于 NCNN 的 Linux 和 Windows C++ 部署代码以及 Android 摄像头 Demo 全部开源,并在 Readme 中提供了详细教程,参见项目 GitHub 主页。

知乎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530300

相关推荐

方差分析简介(方差分析通俗理解)

介绍方差分析(ANOVA,AnalysisofVariance)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均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一种变体,旨在检测三个或更多分类组的均值是否存在...

正如404页面所预示,猴子正成为断网元凶--吧嗒吧嗒真好吃

吧嗒吧嗒,绘图:MakiNaro你可以通过加热、冰冻、水淹、模塑、甚至压溃压力来使网络光缆硬化。但用猴子显然是不行的。光缆那新挤压成型的塑料外皮太尼玛诱人了,无法阻挡一场试吃盛宴的举行。印度政府正...

Python数据可视化:箱线图多种库画法

概念箱线图通过数据的四分位数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例如:数据的中心位置,数据间的离散程度,是否有异常值等。把数据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并等分成四份,第一分位数(Q1),第二分位数(Q2)和第三分位数(Q3)...

多组独立(完全随机设计)样本秩和检验的SPSS操作教程及结果解读

作者/风仕在上一期,我们已经讲完了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的SPSS操作教程及结果解读,这期开始讲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我们主要从多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介绍、两组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使用条件及案例的SPSS操作...

方差分析 in R语言 and Excel(方差分析r语言例题)

今天来写一篇实际中比较实用的分析方法,方差分析。通过方差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组别之间的差异是否超出了由于随机因素引起的差异范围。方差分析分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这一篇先介绍一下单因素方差分析...

可视化:前端数据可视化插件大盘点 图表/图谱/地图/关系图

前端数据可视化插件大盘点图表/图谱/地图/关系图全有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在网页中显示数据统计报表,从而能很直观地了解数据的走向,开发人员很多时候需要使用图表来表现一些数据。随着Web技术的...

matplotlib 必知的 15 个图(matplotlib各种图)

施工专题,我已完成20篇,施工系列几乎覆盖Python完整技术栈,目标只总结实践中最实用的东西,直击问题本质,快速帮助读者们入门和进阶:1我的施工计划2数字专题3字符串专题4列表专题5流程控制专题6编...

R ggplot2常用图表绘制指南(ggplot2绘制折线图)

ggplot2是R语言中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包,基于“图形语法”(GrammarofGraphics),通过分层方式构建图表。以下是常用图表命令的详细指南,涵盖基本语法、常见图表类型及示例,适合...

Python数据可视化:从Pandas基础到Seaborn高级应用

数据可视化是数据分析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能帮助我们直观理解数据模式和趋势。本文将全面介绍Python中最常用的三种可视化方法。Pandas内置绘图功能Pandas基于Matplotlib提供了简洁的绘...

Python 数据可视化常用命令备忘录

本文提供了一个全面的Python数据可视化备忘单,适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EDA)。该备忘单涵盖了单变量分析、双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文本数据分析、可视化定制以及保存与显示等内容。所...

统计图的种类(统计图的种类及特点图片)

统计图是利用几何图形或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地图等形式来表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图形。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类型及其适用场景:1.条形图(BarChart)条形图是用矩形条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

实测,大模型谁更懂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可视化分析的主要模型)

大家好,我是Ai学习的老章看论文时,经常看到漂亮的图表,很多不知道是用什么工具绘制的,或者很想复刻类似图表。实测,大模型LaTeX公式识别,出乎预料前文,我用Kimi、Qwen-3-235B...

通过AI提示词让Deepseek快速生成各种类型的图表制作

在数据分析和可视化领域,图表是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然而,传统图表制作往往需要专业的软件和一定的技术知识。本文将介绍如何通过AI提示词,利用Deepseek快速生成各种类型的图表,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

数据可视化:解析箱线图(box plot)

箱线图/盒须图(boxplot)是数据分布的图形表示,由五个摘要组成:最小值、第一四分位数(25th百分位数)、中位数、第三四分位数(75th百分位数)和最大值。箱子代表四分位距(IQR)。IQR是...

[seaborn] seaborn学习笔记1-箱形图Boxplot

1箱形图Boxplot(代码下载)Boxplot可能是最常见的图形类型之一。它能够很好表示数据中的分布规律。箱型图方框的末尾显示了上下四分位数。极线显示最高和最低值,不包括异常值。seaborn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