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热门文章 > 正文

当心外膜侧支逆向介入中遭遇穿孔|博“冠”精点

bigegpt 2024-10-12 05:37 6 浏览

本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来自广东心研所的心外膜侧支穿孔临床研究,张斌教授团队通过回顾分析,将心外膜侧支穿孔的预测因素、应对方案以及远期预后一一呈现给大家;而一旦出现穿孔,除了影响远期预后,是否会导致住院花费增加,来自OPEN-CTO研究的数据将回答这一问题;CTO介入治理的评分系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在本期推送中,我们将向大家介绍最新的CASTLE评分系统以及J-CTO评分对远期靶血管事件的预测能力,敬请关注。

作者:郑博 刘嘉慧 骆星谕

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录

1. 经心外膜下侧支循环逆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过程中冠脉穿孔的预测因子、治疗及远期结局

2. CTO血管成形术的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费用——来自OPEN-CTO登记研究的见解

3. 从EuroCTO登记处20,000名患者中推导及验证的CTO介入操作的成功评分:EuroCTO(CASTLE)评分

4. J-CTO评分与成功的CTO血运重建术后远期靶病变血管再生率的关系(来自J-CTO登记处)

5. 对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术后结果:来自国际CTO注册的见解

01

经心外膜下侧支循环逆行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过程中冠脉穿孔的预测因子、治疗及远期结局

来源:Wu K, Huang Z, Zhong Z, et al. Predictors, treatmen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coronary perforation during retrograd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ia epicardial collaterals for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coronary total occlusion.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9 Feb 15; 93(S1): 800-809. doi: 10.1002/ccd.28093. Epub 2019 Jan 28.

目的:研究经心外膜下侧支逆向介入治疗CTO病变过程中冠脉穿孔的预测因子、治疗及远期结局。

背景:既往缺乏经心外膜下侧支逆行介入治疗CTO过程中冠脉穿孔的数据。

方法:我们纳入2011年至2017年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155名行经心外膜下侧支逆行CTO-PCI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5年。使用K-M方法分析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s),使用多变量Cox模型分析远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24名(15.5%)患者发生了冠脉穿孔(CP),Ellis分型为1或2型和3型分别占41.7%和58.3%。7名患者(4.5%)发生了心包压塞,以线圈栓塞及心包穿刺术而有效控制。肾功能不全(OR: 5.27; 95% CI: 1.47-18.88; P?=?0.011),右冠CTO(OR: 4.34; 95% CI: 1.29-14.63; P?=?0.018)及Epi-CTO(心外膜CTO评分,可以用来预测通过心外膜通道逆向CTO介入的成功机会,包括侧支的迂曲程度、迂曲处是否存在分支、侧支大小、侧支出口位置情况;0分、1分、2分以及大于3分对应简单、中等难度、困难和非常困难)分值≥2(OR: 3.27; 95% CI: 1.12-9.58; P?=?0.030)是发生CP的独立预测因子。在7年的随访过程中,17名患者发生了MACE。多变量分析显示CP与较差的远期预后无关((hazard ratio: 1.55; 95% CI: 0.45-5.32, P?=?0.484)。

结论:经心外膜下侧支逆行CTO-PCI的患者发生CP的风险增加,与肾功能不全,右冠CTO,Epi-CTO分值≥2相关。及时且正确的处理CP很关键。CP并不会增加不良临床结局。

点评

经心外膜侧支进行逆向是CTO介入治疗中重要的途径之一,但心外膜侧支往往迂曲,操作过程中有除了难以通过外,同时还有穿孔并发症的风险,易于导致心包填塞;因此对于穿孔风险的而评估、出现穿孔后最佳的处理方式以及一旦出现穿孔究竟预后如何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张斌教授团队通过对6年来155例经心外膜侧支逆向的CTO病例的回顾分析,发现除了既往文献报道的肾功能不全、右冠脉CTO-这两项穿孔危险因素外,侧支条件不佳(Epi-CTO≥2分)也是重要的预测因素。在此项研究中,穿孔发生率较高也与这些危险因素比例较高有关;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积极的处理和严密的观察,并未对显著影响长期预后。

因此,心外膜侧支仍应是CTO介入治疗逆向的重要途径,但在选择时应更加谨慎评估风险,准备好相应器械和应急预案,让手术操作更加安全高效。

02

CTO血管成形术的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的费用——来自OPEN-CTO登记研究的见解

来源:Salisbury A C, Karmpaliotis D, Grantham J A, et al. In-hospital costs and costs of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angioplasty: insights from the OPEN-CTO registry[J].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 Feb 25; 12(4): 323-331. doi: 10.1016/j.jcin.2018.10.025.

目的:此研究的目的是描述CTO-PCI的花费及相关并发症的花费及住院时间。

背景:CTO-PCI通常需要更多的操作资源,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较非CTO-PCI多。既往缺乏对使用hybrid方式的CTO-PCI的花费的相关报道以及CTO介入治疗出现的并发症对住院花费及住院时间(LOS)的影响。

方法:使用前瞻性收集的资源利用率和计费数据,计算12个中心OPEN-CTO登记中的964名患者的花费。使用多变量模型来估计与并发症相关的额外花费和住院时间。将每个事件的独立花费乘以其在人口中发生的频率来计算可归属花费和住院时间。

结果:住院期间的平均花费为$ 17,048±9,904;14.5%的患者至少有1个并发症。有并发症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8,603美元)和LOS(1.5天)比没有并发症的患者高。7项并发症与增加的费用独立相关,6项与LOS相关;有临床意义的穿孔和心肌梗死的归因花费最高。总体而言,并发症占每位患者911美元的住院费用(占总费用的5.3%)和0.2天的额外LOS。

结论:CTO-PCI患者发生并发症对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有显著影响。识别高危患者及开发避免并发症的方法可减少CTO-PCI的花费。

点评

在这项研究中,Hybrid策略时代美国CTO-PCI的住院总体花费约为11.4万RMB,总住院费用则为而一旦出现并发症则平均花费将达到16.4万RMB;同时住院时间延长将近一倍。这些并发症除了导致费用升高最多的穿孔和心肌梗死外,还包括供血血管的血栓和夹层、死亡、血管并发症、对比剂肾病以及外科手术。

因此,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在术前更好的进行评估手术风险,通过术前的预防措施以及术中更加合理的操作及严密监测,将这些潜在的并发症风险最小化。14.5%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提醒我们,CTO-PCI在当代介入策略的框架下并不是非常安全,需要介入医生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对流程的而深刻理解、娴熟的手术技巧、详尽的应急预案以及快速的应对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及其造成的损害和花费最小化。

03

从EuroCTO登记处20,000名患者中推导及验证的CTO介入操作的成功评分:EuroCTO(CASTLE)评分

来源:Szijgyarto Z, Rampat R, Werner G S, et al. Deriv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Intervention Procedural Success Score From the 20,000-Patient EuroCTO Registry: The EuroCTO (CASTLE) Score[J].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 Feb 25; 12(4): 335-342. doi: 0.1016/j.jcin.2018.11.020.

目的:旨在建立当代的评分系统来预测CTO血管成形术的结局。

背景:介入治疗CTO是一个发展中的亚专业。技术成功或失败的预测因子来源于中等规模的数据库。一个可靠的评分工具可以帮助介入医生进行病例选择及决策制定。

方法:本研究分析来自EuroCTO登记处的数据。这个前瞻性数据库建立于2008年,数据包括由CTO专业术者(>50例/年)提交的>20000个案例。从这个数据库中14882个病例推导出了一个预测技术失败的风险评分系统,并在一个包含5745个病例的人群中得到了验证。

结果:在推导数据组中共有14882名患者,其中2356(15.5%)失败;另外5745名患者则进入校验数据组中,其中703名(12.2%)失败。共20.2%个病例行逆向操作,9.3%行夹层再进入技术。我们确定出6个技术失败的预测因子,共同组成CASTLE评分:冠脉搭桥术史、年龄≥70岁、残端解剖(钝的或不可见的)、迂曲程度(严重或不可见)、闭塞长度(≥20mm)、钙化程度(严重)。每个参数分值为1,CASTLE评分0-1分技术失败率为8%,评分≥4失败率增加至35%。曲线下面积(AUC)在推导(AUC:0.66)和验证(AUC:0.68)数据组中相似。

结论:EuroCTO(CASTLE)评分来自迄今为止最大的CTO病例数据库,是一个可以有效预测手术操作成功的有力工具。

点评

CTO介入治疗的预测评分系统一直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自从2011年J-CTO评分问世以来,近年来陆续发表了CL评分、PROGRESS-CTO评分以及RECHARGE评分等。然而,就像先前几期推送介绍的内容一样,J-CTO/CL/PROGRESS-CTO评分预测正向成功的价值更大,而RECHARGE评分则来自与一个以应用CrossBoss和Hybrid技术为主的数据库,因此与目前我们所在的真实世界仍有一定的距离。

而CASTLE评分系统则纳入2008年至2016年的欧洲CTO介入数据,其中给2008至2014年的数据纳入推到组,而2015至2016年的数据则进入验证组,两组数据的一致性则证实CATSLE评分不仅来自与目前最大的CTO注册数据库,同时也历经了时间的检验。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CATSLE评分的优于J-CTO评分,但其AUC无论在推到组和验证组均不足0.7。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评分系统,在如今高速进展的CTO介入背景下,让介入医生可以更高的在术前做出更加全面的判断,让患者获得更加充分的相关信息,最终做出更加正确的临床决策。

04

J-CTO评分与成功的CTO血运重建术后远期靶病变血管再生率的关系(来自J-CTO登记处)

来源:Abe M, Morimoto T, Morino 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J‐CTO score and long‐term 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 rate after successful chronic total coronary occlusion angioplasty (from the J‐CTO Registry)[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 Feb 5. doi: 10.1002/ccd.28104.

目的:此研究旨在评估J-CTO评分对成功CTO-PCI后远期靶病变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LR)的影响。

背景:此前报道显示J-CTO评分可用来评估CTO病变的病变复杂度及操作成功率。

方法:本研究评估J-CTO登记处中高分值J-CTO评分对长期TLR率的预后影响。

结果:在J-CTO注册研究中, 在408例患者中共425处病变接受了成功的CTO-PCI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21.2-72.9),J-CTO评分≥2(n = 216)的病变TLR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J-CTO评分≤1(n = 209)的病变(5年时27.0 vs. 19.4%,P = 0.04)。在完成5年随访的309名患者的323个病变中,TLR的发生率为28%(n = 91)。即使在调整临床相关基线因素后,J-CTO评分≥2与较高TLR风险(OR,1.73; 95%CI,1.01-2.99,P = 0.048)独立相关。

结论:高J-CTO分值的患者5年时TLR风险增加。

点评

J-CTO评分作为最早的经典评分系统可以用来评估30分钟内正向导丝通过的成功机会,尽管前面的文章提出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似乎新的评分系统更加有效,但这篇研究提出了J-CTO新的预测价值。

当然,如果我们熟悉J-CTO评分的话,其实主要终点的结论并不那么让人惊讶,因为钙化、长节段病变、长支架植入等本身就是TLR的重要危险因素,加上J-CTO高分组有更多的开口病变和内膜下支架植入,J-CTO评分对TLR预测的能力毋庸置疑。

但值得注意的是,J-CTO同时对5年卒中和心衰入院同样具有预测能力。我们可以看到,J-CTO高分组男性较多,既往合并心衰者较多,病变的复杂程度提高,也提示其可能提示这些患者具有更加显著的心血管疾病背景,当然我们还需要更大规模的研究对其进行进一步验证。

05

对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行经桡动脉途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术后结果:来自国际CTO注册的见解

来源:Tajti P, Alaswad K, Karmpaliotis D, et al. Procedural Outcomes of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 for Chronic Total Occlusions Via the Radial Approach: Insights From an International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Registry.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9 Feb 25; 12(4): 346-358. doi: 10.1016/j.jcin.2018.11.019.

目的:这个研究评估了经桡动脉途径的CTO-PCI的频率和结果。

背景:桡动脉途径增加了PCI的安全性,但是它在CTO PCI中的角色仍有争议性。

方法:我们比较了2012至2018年间在美国、欧洲和俄罗斯的23个中心行经桡动脉(RA)(747例)、桡动脉-股动脉(RFA)(844例)和股动脉途径(2,199例)的CTO-PCI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和手术操作的不同。

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5±10岁,男性占85%。42%的CTO介入术中使用了经桡动脉途径(RA和RFA),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加,从2012年的11%增加到2018年的67%(p<0.001)。RA患者年龄较轻(62±10岁vs 64±10岁和65±10岁;p<0.001),较少既往接受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8% vs 39%和35%;P<0.001),与接受过RFA或仅行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相比,RA组既往PCI的比例较低(分别为60% vs 63%和66%;p=0.005)。经RA行CTO-PCI的J-CTO值较低(2.1±1.4,2.6±1.3和2.5±1.3;P<0.001),PROGRESS CTO并发症评分较低(2.3±1.9 vs 3.2±2.0和3.2±1.9;p<0.001)。在RA组入路鞘管更小(6.6 ± 0.7 vs. 7.0 ± 0.6 and 7.3 ± 0.8; p < 0.0001),然而随着病变的复杂程度增加而增大。RA组正向导丝再进入的频率较低(20% vs. 33% and 32%; p <0.001),然而逆行技术在RFA组使用率最高(47%)。总共的技术成功率(89% vs. 88% vs. 86%; p = 0.061),手术成功率(86% vs. 85% vs. 85%; p = 0.528),和院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2.47% vs. 3.40% vs. 2.18%; p = 0.830)在3组中是相似的,然而主要的出血风险在RA组更低。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在CTO PCI中的运用逐渐增加,和经股动脉介入途径相比有相似的技术和手术成功率和更低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

点评

这项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评估手术入路对CTO-PCI手术成功和并发症影响的临床数据。

随着经验的积累、流程的完善和技术的进步,CTO介入治疗中桡动脉入路的使用率逐年提高,而手术的成功机会并未比股动脉入路减少。对于某些中心和术者在选择性的病例中,双侧桡动脉入路同样可以高效完成手术;同时,桡动脉入路可以显著减少出血风险。

但需要注意的是,股动脉入路除了可以提供更高的支撑力以外,对于某些相对复杂或者更加适合如ADR、延长导管、锚定、边支BASE技术等情况时,股动脉入路可以应用更大尺寸的指引导管以容纳更多器械操作。因此,我们在更广泛的采用桡动脉入路的同时,也需要在全面的病变评估后选择最佳的血管入路,在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开通效率。

相关阅读

生物标志物联合OCT预测ACS患者再发冠脉事件|博“冠”精点

从功能影像到临床预后——CTO介入治疗最新进展一览|博“冠”精点

CTO介入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CTO介入治疗的趋势|博“冠”精点

OCT研究进展:MINOCA和编织样冠脉机制探索|博“冠”精点

肾脏病与CTO介入,剪不断理还乱|博“冠”精点

CTO介入治疗能否改善临床结局?最新研究一览|博“冠”精点

OCT相关研究最新进展一览(7-8月)|博“冠”精点

从PROGRESS-CTO研究看当代高水平CTO PCI现状|博“冠”精点

OCT相关研究最新进展(5-6月)|博“冠”精点

药物球囊治疗小血管CTO病变,疗效如何?|博“冠”精点

CTO领域研究最新进展|博“冠”精点

CTO最新临床研究与案例报道|博“冠”精点

指导冠脉介入治疗:OCT 大战 IVUS|博“冠”精点

当心肌梗死遇上CTO|博“冠”精点

CTO-PCI影响非CTO血管FFR|博“冠”精点

从解剖到临床——CTO-PCI最新研究进展|博“冠”精点

冠脉病变分析与新型支架比较的OCT最新研究汇总|博“冠”精点

CTO-PCI:患者预后和设备使用研究新进展|博“冠”精点

CTO-PCI:目前的证据与争议 | 博“冠”精点

三个方向深度解析OCT最新进展 | 博“冠”精典

一文总结:2018年1月上半月CTO最新进展 | 博“冠”精点

最前沿:从四个角度一网打尽冠脉CTO新进展 | 博“冠”精点

相关推荐

得物可观测平台架构升级:基于GreptimeDB的全新监控体系实践

一、摘要在前端可观测分析场景中,需要实时观测并处理多地、多环境的运行情况,以保障Web应用和移动端的可用性与性能。传统方案往往依赖代理Agent→消息队列→流计算引擎→OLAP存储...

warm-flow新春版:网关直连和流程图重构

本期主要解决了网关直连和流程图重构,可以自此之后可支持各种复杂的网关混合、多网关直连使用。-新增Ruoyi-Vue-Plus优秀开源集成案例更新日志[feat]导入、导出和保存等新增json格式支持...

扣子空间体验报告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工具的应用正不断拓展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从任务规划到项目执行,再到任务管理,作者深入探讨了这款工具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潜力。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文章展示了扣子空间如何帮助用户...

spider-flow:开源的可视化方式定义爬虫方案

spider-flow简介spider-flow是一个爬虫平台,以可视化推拽方式定义爬取流程,无需代码即可实现一个爬虫服务。spider-flow特性支持css选择器、正则提取支持JSON/XML格式...

solon-flow 你好世界!

solon-flow是一个基础级的流处理引擎(可用于业务规则、决策处理、计算编排、流程审批等......)。提供有“开放式”驱动定制支持,像jdbc有mysql或pgsql等驱动,可...

新一代开源爬虫平台:SpiderFlow

SpiderFlow:新一代爬虫平台,以图形化方式定义爬虫流程,不写代码即可完成爬虫。-精选真开源,释放新价值。概览Spider-Flow是一个开源的、面向所有用户的Web端爬虫构建平台,它使用Ja...

通过 SQL 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引擎

关注薪资待遇的同学应该知道,机器学习相关的岗位工资普遍偏高啊。同时随着各种通用机器学习框架的出现,机器学习的门槛也在逐渐降低,训练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变得不那么难。但是不得不承认对于一些数据相关的工...

鼠须管输入法rime for Mac

鼠须管输入法forMac是一款十分新颖的跨平台输入法软件,全名是中州韵输入法引擎,鼠须管输入法mac版不仅仅是一个输入法,而是一个输入法算法框架。Rime的基础架构十分精良,一套算法支持了拼音、...

Go语言 1.20 版本正式发布:新版详细介绍

Go1.20简介最新的Go版本1.20在Go1.19发布六个月后发布。它的大部分更改都在工具链、运行时和库的实现中。一如既往,该版本保持了Go1的兼容性承诺。我们期望几乎所...

iOS 10平台SpriteKit新特性之Tile Maps(上)

简介苹果公司在WWDC2016大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大批新的好东西。其中之一就是SpriteKitTileEditor。这款工具易于上手,而且看起来速度特别快。在本教程中,你将了解关于TileE...

程序员简历例句—范例Java、Python、C++模板

个人简介通用简介:有良好的代码风格,通过添加注释提高代码可读性,注重代码质量,研读过XXX,XXX等多个开源项目源码从而学习增强代码的健壮性与扩展性。具备良好的代码编程习惯及文档编写能力,参与多个高...

Telerik UI for iOS Q3 2015正式发布

近日,TelerikUIforiOS正式发布了Q32015。新版本新增对XCode7、Swift2.0和iOS9的支持,同时还新增了对数轴、不连续的日期时间轴等;改进TKDataPoin...

ios使用ijkplayer+nginx进行视频直播

上两节,我们讲到使用nginx和ngixn的rtmp模块搭建直播的服务器,接着我们讲解了在Android使用ijkplayer来作为我们的视频直播播放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ijlplayer编...

IOS技术分享|iOS快速生成开发文档(一)

前言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文档的作用不言而喻。文档不仅可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还能便于以后的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本文主要讲述Objective-C快速生成开发文档工具appledoc。简介apple...

macOS下配置VS Code C++开发环境

本文介绍在苹果macOS操作系统下,配置VisualStudioCode的C/C++开发环境的过程,本环境使用Clang/LLVM编译器和调试器。一、前置条件本文默认前置条件是,您的开发设备已...